1.前言
365TRANBBS交通站365jt.com
365交通站365jt.com軟土隧道的TRANBBS施工方法,主要有臺階法和雙側壁導坑法、中隔墻法等。雖然雙側壁導坑法和中隔墻法存在以下缺點:一是限制了大型施工機械的使用,降低了工效;二是在軟硬圍巖相間的隧道施工中,施工方法的調整時間很長;三是臨時施工支護多,投入大,不經濟;四是施工中相互干擾大。在岑梧高速公路牛嶺界隧道施工中,采用臺階法和雙側壁導坑法相結合的施工方法,是由于在牛嶺界隧道Ⅰ類圍巖段長度115米范圍內不存在軟硬圍巖相間,目的是在拱腳施工條形基礎提高拱腳承載力,在該隧道采用此法成功地解決了隧道整體下沉、拱腳變形扭曲等難題,確保了工程質量和工期。
365交通站365jt.com
365交通站365jt.com2.工程概況
365交通站365jt.com
365交通站365jt.com岑梧高速公路的牛嶺界隧道,位于廣西岑溪市與蒼梧縣交界處,距岑溪市安平鎮約3. 5km。隧道TRANBBS設計為兩座獨立的分離式隧道,兩座獨立隧道的軸線間距為50米,其中隧道右線長1452米(YK30+935~YK32+387),左線長1440米(ZK30+920~ZK32+360)。軟土隧道右線長115米(YK30+960~YK31+075),左線長115米(ZK30+940~ZK31+055)。隧道建筑限界寬為10.25米,在主洞與行車橫洞交叉處設置緊急停車帶,其斷面比正常斷面加寬2.5米,高仍為5米,正常隧道建筑內輪廓采用單心圓斷面,半徑為R=5.80米,最大埋深為128米。
365交通站365jt.com
365交通站365jt.com2.1地形地貌
365交通站365jt.com
365交通站365jt.com牛嶺界隧道洞址區區屬丘陵地貌,由于長期風化、剝蝕作用,山體較陡峻,溝谷較發育,沿山體殘坡積物及風化層覆蓋普遍,植被生長較茂盛。隧道穿越丘陵分水嶺地帶,左側被207國道二級公路呈弧形圍繞,南西側(岑溪方向洞口)為安平侵蝕山間盆地,地勢較為開闊平緩。其中YK31+700東南面約350m處為一面積不大的山塘水庫,由近南北向山溝筑壩而成,水面高程約為280m.隧道軸線地段山脊分水嶺高程約320~340米,兩側洞口端地面高程約210~226米,相對高差約110米。進洞口自然坡的坡角約25°~35°。山體發現兩處小型滑坡,主要為覆蓋層的淺層滑坡。該地形地貌給岑溪方向軟巖段施工增加了較大難度。
365交通站365jt.com
365交通站365jt.com2.2地層巖性
365交通站365jt.com
365交通站365jt.com根據地質調查、物探(初勘)和鉆探資料,勘察區地層由第四系搜蓋層(Q)和奧陶系中統縮尾嶺組(02S)的碎屑巖組成。紅~黃色素填土,稍濕~濕,頂部成分以砂巖碎石為主,含少量粘土和細砂,結構較緊密,底部以細砂、粘性土為主,結構較松散,為207國道二級公路路基填土,主要分布于.隧道進口ZK1和ZK5孔附近一帶,厚8.00-17.80m。該段含水量較大,主要以砂粘土(砂巖全風化物)和碎石土為主,結構構造全部被破壞,礦物成分除石英外,大部分風化成土狀,含水量較大無承載能力。地下水出水狀態少數地段呈淋雨狀或涌流狀出水,大部份地段呈潮濕或點滴狀出水。在開挖過程中洞壁巖體位移持續時間長,成洞性差,無自穩能力。
[1][2][3][4]下一頁
[NextPage]
$False$